微信

qrcode

诚政班

APP

爱城阳

爱城阳

请输入检索词

收藏
【专家视频解读】《2025年青岛市城阳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行动方案》
城阳区政府 发布日期:2025-04-14
字号: 【小】 【中】 【大】
【全文下载】
【打印】


专家简介

李瑞庆,山东运策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主任,现任青岛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山东省律协理事,最高人民检察院民行检察咨询专家,青岛市人民监督员,青岛市公安局党风政风警风监督员,城阳区营商环境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海洋大学法律硕士教育中心入库法律专家,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科技学院校外导师等。曾荣获最高人民检察院“民行检察专家咨询网优秀专家”“青岛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个人”“青岛市十佳青年律师”“青岛市律师行业优秀共产党员”“青岛市优秀律师”“青岛市优秀青年律师”“城阳区优秀共产党员”“城阳区十佳法律顾问”等荣誉称号。

专家观点

城阳区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李瑞庆律师。近期,青岛市城阳区发布了《2025年青岛市城阳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该方案立足当下经济发展需求,从多维度、全方位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旨在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一流营商环境。其中诸多举措极具前瞻性与实操性,对营造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意义重大。接下来,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对该方案进行深入学习与全方面解读。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2025年青岛市城阳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的制定背景。

该方案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提升经营主体满意度这一核心导向,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关键,以制度创新为引领。这一总体要求为城阳区优化营商环境指明了清晰的方向,将经营主体的感受放在首位,彰显了政府对市场主体的尊重与关怀。通过推进政务服务、项目建设、人才引育、科技驱动、法治护航等企业服务增值化改革,全力构建“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人才友好型”城区,致力于打造具有“人情味”的营商环境,将为全方位推进湾区都市活力城阳建设筑牢根基。

其次,我们对《2025年青岛市城阳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的主要举措和保障措施进行深入解读:

其一,从保障企业合法权益角度来看,方案中深化“法治护航”,强化政法部门与企业“一对一”法治服务包联机制,这一举措针对性极强。在过往实践中,不少企业面临复杂法律问题时,往往不知从何寻求专业指导,导致权益受损。通过这种包联机制,企业能够在日常经营、合同审查、纠纷预防等多方面获得政法部门专业的法律支持,大大降低法律风险。同时,加大对企业司法保障力度,防止违法违规执法司法行为,明确了执法司法的红线,切实维护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让企业安心经营。例如,在一些经济纠纷案件中,若存在司法不公、执法过度等现象,企业的正常运营可能陷入困境,而该方案的实施将有效遏制此类情况发生。

其二,在构建柔性执法监管体系方面,《2025年青岛市城阳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推行“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发布“免罚清单2.0”,这些规定体现了执法理念的进步。以往,企业常被多头、重复行政检查干扰,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应对,增加运营成本。“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整合各部门执法资源,减少对企业的打扰,提高执法效率;“免罚清单2.0”则给予企业一定容错空间,对于非主观故意、危害后果轻微且及时改正的违法行为免予处罚,这既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又兼顾了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鼓励企业在合法合规框架内积极创新发展。

其三,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工程也是一大亮点。运用信用风险分类结果,能够使监管资源更合理分配,对于信用良好的企业减少不必要监管,对信用风险高的企业加强监管力度,实现精准监管。同时,优化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机制,为失信企业提供了自我纠错、重塑信用的机会。在市场经济中,信用是企业的生命线,一个因过往轻微违法而长期背负信用污点的企业,可能在招投标、融资等诸多方面受限,阻碍发展。而该机制能帮助企业及时修复信用,重回健康发展轨道。

其四,方案中提到了针对提振城市“烟火气”的相关规定,如设置“惠商暖心一米线”,划定临时经营场所,发展集市活动、户外餐饮、夜间经济等业态,从法律角度而言,这是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内,对城市管理规范的一种优化与创新。在保障公共秩序与安全的前提下,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提供更多经营空间,激活城市经济活力,且在这个过程中明确经营边界与规则,确保各方权益在法治轨道上得以平衡。

整体来看,《2025年青岛市城阳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紧密围绕法治核心,从企业权益保障、执法监管优化、信用体系完善等多维度发力,一旦落地实施,将为城阳区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入驻,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