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王鹏飞 赛飞特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
《青岛市城阳区“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解读内容简介
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推进应急管理工作更好发展,有效防范化解安全风险,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努力为建设“湾区都市活力城阳”营造稳定的安全环境,城阳区组织编制了《青岛市城阳区“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定位
《规划》编制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到《规划》中,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作为《规划》编制的一条主线。
《规划》是国家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后的首个五年规划,是城阳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推进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据和行动指南,也是落实《青岛市城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有关部署的具体举措。
二、编制思路和过程
《规划》编制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坚持预防为主和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的原则;注重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规划》编制以推进城阳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主线,认真吸收借鉴了山东省、青岛市应急管理规划的精神,梳理总结了城阳区“十三五”期间突发事件防范和应对工作的需要,总结了近年来城阳区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实践经验,深入分析了制约城阳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共性和关键性问题,经反复研究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和专家评审后形成初稿。根据程序规定,《规划》已经城阳区七届人民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并于2022年5月18日由城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
三、规划特色和亮点
(一)突出“大应急”理念。《规划》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论述,立足“大应急”理念,统筹抓好发展和安全,系统谋划全区应急管理领域6项主要任务和9大重点工程,积极推进城阳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
(二)强化“高标准”定位。《规划》立足于高标准、超前性和创新性的目标定位,安排部署了城阳区未来五年的应急管理工作,设定了具体的目标,确定了明确的标准,是提升全区应急管理能力和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制度性文件。
(三)注重“创新性”引领。《规划》结合城阳区实际,强调加强创新引领、理顺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和加强重点工程建设等措施,防范和减少隐患事故,推动城市安全发展、韧性发展,不断提升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
四、规划框架和内容
《规划》共分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现状与形势。主要是“十三五”期间应急管理的工作情况、取得的成效和“十四五”期间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内容;
第二部分:总体要求。主要是明确了《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等内容;
第三部分:主要任务。《规划》主要任务的设定坚持问题导向,从“十三五”期间城阳区应急管理存在的短板弱项出发,明确了六大任务:1.夯实应急管理基础,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2.加强风险监测预警,提高风险管控能力;3.筑优应急保障网络,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4.推动城市韧性发展,增强防灾减灾抗灾能力;5.加强创新驱动,优化应急要素资源配置;6.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加强应急文化内核建设。
第四部分:重点工程。结合城阳区应急管理的实际需求,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9项重点工程:1.国家、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工程;2.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3.应急指挥中心升级工程;4.应急物资储备建设工程;5.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6.安全生产监测预警工程;7.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8.建设森林防火电子围栏和短信息提示系统;9.建设完善森林防灭火道路网和消防水源网。
第五部分:保障措施。主要从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投入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人才培养、注重绩效评估等方面,确保“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