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区直各单位,省、市驻城阳各单位:
现将《城阳区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7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青岛市城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2月22日
城阳区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7年)
为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实现服务业“三翻番、两突破”,奋力打造青岛时尚消费与科创服务新高地,助推服务业蝶变升级,结合城阳区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贯彻省、市关于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立足全区服务业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坚持扩量与提质并重、生产与生活协同,以打造湾区都市活力城阳为方向,加快建设“四区一园”,激活现代服务业发展动力,提升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拉动作用,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二、思路目标
以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为引领,围绕服务业“三翻番、两突破”发展目标,到2027年,通过推动文化体育娱乐业、零售住宿餐饮业、关键生产性服务业三个行业营业收入总量翻番,医养健康、教育培训、现代金融、商务服务四个重点行业发展提速,开展矩阵培育、精准招商、产业融合、数字驱动、标准赋能、人才聚能六大保障行动,促进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服务业纳统企业突破2000家,实现生活性服务业高端化、多样化,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化、专业化,奋力打造青岛时尚消费与科创服务新高地。
三、发展重点行业
(一)实现三个行业翻番
1.文化体育娱乐。结合流亭机场发展新方向,将白沙河片区打造成生态与艺术、高端消费相结合的新场景。依托明月·山海间不夜城、机场音乐节、华强方特等重点文旅项目,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文旅品牌,消费活力持续激发。积极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利用青春足球场、白沙湾足球基地等资源,承办足球、篮球、羽毛球等高等级专业赛事,打造文化与体育、旅游、时尚消费等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到2027年,全区规上文化体育娱乐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达32%以上,总量翻两番,达到10亿元以上。(责任单位:区文化和旅游局、区体育发展中心)
2.零售住宿餐饮。把握青年人消费需求,打造更多创新性商业综合体新业态,让城市青年带动“体验消费”,培育新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提升商圈品质,繁荣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鼓励发展休闲体验及沉浸式消费,加快精品酒店的引进和建设,打造一批高端时尚街区和网红打卡地。鼓励新能源汽车销售主体加快发展,集聚一批销售总部,打造新能源汽车消费产业带。培育引进国内外垂直跨境电商平台和跨境电商企业,打造直播电商园区,集聚优质直播电商平台,推动现代商贸向体验化、场景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到2027年,全区限上零售住宿餐饮业营业(销售)额年均增速达到23%以上,总量实现翻番,达到500亿元以上。(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文化和旅游局)
3.关键生产性服务业。抓住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试点建设机遇,利用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助力制造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到2027年,全区规上关键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达到15%左右,总量实现翻番,达到340亿元以上。
现代物流。加快京东智能电商产业园、青岛胶州湾保税物流中心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互联网+物流”发展,扶持智慧物流平台建设,发展智慧仓配、跨境电商物流等新模式,打造网络货运平台、网约车企业“集聚区”。到2027年,全区国家5A级、4A级物流企业分别达到5家、10家以上。(责任单位:区交通运输局)
软件和信息服务。培育创建一批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等,支持数联天下打造北方总部,吸引上下游科技、软件服务企业落户。依托青岛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中心(城阳)工作站,助推企业数智化改造。(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科技服务。围绕千亩产业园布局,重点发展研究和试验服务、技术推广服务等领域,高标准运营国家质量基础设施(青岛)总部基地。大力引进建设各类产业研究院、技术中心,抓住哈工大青岛创业发展基地、阿斯图中方总部等建设契机,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到2027年,全区国家级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家。(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检验检测产业发展中心)
(二)推动四个行业提速
1.医养健康。加快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北大人民医院青岛医院二期等重点项目建成运营。推动中医药与健康产业深度融合,强化数字健康基础与支撑能力。积极推进“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打造一批以“泰康之家”为代表的医养结合综合体。推进瑞阳心语心理健康产业基地等升级改造,鼓励心理健康产业快速发展。通过康复大学带动康复高等教育、健康科技和产业发展,形成多层次、多领域产业合作链条。到2027年,全区三级综合医院达到3家,三级专科医院达到4家。(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卫生健康局、区残疾人联合会)
2.教育培训。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建设一批“高端化、特色化”民办学校,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满足多样化的教育新需求,促进民办教育规范发展。加快引进、培育优质职业培训机构,探索职业技能培训新模式,鼓励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紧扣城阳产业需求开发技能培训课程,加速培训迭代进程。培育教育业龙头企业,扩大教育业总量,提升对经济的贡献度,到2027年,规上教育业纳统企业达到10家以上。(责任单位:区教育体育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3.现代金融。积极引进、培育优质金融机构、企业和地方金融组织,增强金融服务供给能力。进一步推动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新设分支机构,扩大商业银行融资服务供给规模,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小微市场主体的融资支持。吸引优质创投风投机构落户城阳,加大基金与重点产业对接力度,扩大股权投资规模。完善地方金融组织行业体系,引导小额贷款、融资担保、民间资本管理、商业保理、融资租赁和典当行规范发展,优化细分领域融资服务。到2027年,全区上市公司达到25家,金融机构、企业和地方金融组织总数达到100家,银行存贷款余额达到4500亿元。(责任单位:区地方金融监管局)
4.商务服务。围绕会计、审计、法律、人力资源、咨询等商务中介服务领域,持续推进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建设。鼓励世界知名、全国百强等专业服务企业总部或分支机构落户,积极培育本土专业服务机构做强做优,做精做专,带动形成一批能够引领行业发展、具有区域竞争优势、专业特色明显的专业服务机构,打造城阳高端商务服务业集聚区。到2027年,全区市级技术先进型商务服务企业达到20家以上,年营业收入过亿元规上人力资源企业10家以上。(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司法局、区财政局、区商务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市场监管局)
四、实施重点行动
(一)实施矩阵培育、集群发展行动。建立100家重点服务业企业培育名录,“一对一”开展遍访服务,提升领军企业的行业引领力,提升中小企业专业服务能力,实现服务业“青岛金花”新突破。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培育,到2027年,培育20家市级以上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大力支持服务业创新中心建设,鼓励服务业企业创新示范,争创10家市级以上服务业创新中心。支持服务业主导产业集群发展,着力打造10个以上规模优势突出、品牌效应明显、产业特色鲜明的市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鼓励服务业企业“小升规”“个转企”,对“准四上库”“种子库”“储备库”企业加强动态管理,做好纳统政策解读、业务指导等服务,推动升规纳统,每年净增服务业纳统企业180家以上,总数突破2000家。(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服务业各行业主管部门)
(二)实施靶向发力、精准招商行动。遵循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原则,科学规划发展布局,聚焦平台经济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品质消费扩容等重点领域,委托专业人才瞄准行业龙头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独角兽以及掌握细分领域国内外最前沿技术的企业开展精准化、产业化招商。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白沙河片区等区域招引具备产业招商和运营能力的开发商带动项目落地,围绕龙头企业,定向招引上下游企业配套,谋求协同发展,形成倍增效应。到2027年,全区引进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服务业产业项目10个以上。(责任单位:区招商促进中心、服务业各行业主管部门)
(三)实施产业融合、联动发展行动。继续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企业向“产品+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鼓励服务业企业通过委托制造、品牌授权等方式向制造环节拓展,深化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到2027年,争创国家级、省级、市级“服务型制造”企业8家以上,培育国家级、省级、市级融合发展试点企业20家以上。推动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借助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开展农技推广、农产品营销、品牌策划等服务,实现农业与科技研发、检测、金融等行业协同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支持服务业各行业相互融合,培育特色文旅、智慧医疗、电商平台、融媒体销售等融合发展新业态,拓展服务增值空间。(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科技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卫生健康局)
(四)实施数字驱动、转型升级行动。深化数字产业前瞻布局,加快发展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到2027年,建设2个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全面建成青岛市数据要素产业园,加快建设算能科技、翼方健数等项目,推动数据运营实现突破。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积极推动商贸流通、物流、金融、文化旅游、体育等服务行业信息化,重点发展电子商务、无车承运、互联网金融、智慧旅游和“互联网+体育”等新兴业态,总结推广一批优秀转型案例。(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商务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大数据局)
(五)实施标准赋能、领跑发展行动。深入实施服务业“标准化+”行动,加快检验检测、数字经济、心理健康咨询等行业标准化改革和发展,提高服务水平。以服务标准化引领服务品牌化,开展基于标准化的组织战略咨询、管理流程再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服务,鼓励标准服务企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到2027年,全区参与制定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970项以上。(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
(六)实施人才聚能、培优提质行动。强化服务业人才支撑,实施“万名青年人才聚城”行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在高校设立的“城阳引才工作站”,精准引进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资源整合力的“高精尖缺”人才。培育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新生代企业家,组织各类企业家研修班,每年培训不少于500人次,研究制定对高技能专业人才的支持措施,培养一批紧缺高技能专业人才。依托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青岛市拔尖人才等对服务业高端人才进行支持,到2027年,全区培育市级以上服务业拔尖人才20名以上。(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科技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五、强化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区发展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统筹推动重大政策制定、重大项目建设、重点企业发展,各行业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确定工作重点,做好细分行业发展方向引导,建立企业服务、走访调研机制,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形成“街道联动、部门协同、全区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二)完善政策支持。严格落实国家、省、市服务业发展相关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加强对服务业新兴行业的扶持,及时根据经济形势变化调整现行政策,深入街道、园区、楼宇、企业开展政策宣传解读,发挥政策的拉动作用,鼓励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
(三)强化监测分析。定期对全区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强化服务业经济运行调度,针对重点领域趋势性变化和异常波动进行监测评估,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适时调整工作目标和工作举措。
附件:城阳区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