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qrcode

诚政班

APP

爱城阳

爱城阳

请输入检索词

收藏
《城阳区智慧农业发展规划(2021-2025)》文件解读
城阳区政府 发布日期:2022-06-10
字号: 【小】 【中】【大】 【打印】

青岛市城阳区智慧农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文件解读

解读人: 城阳区智慧农业专班负责人    招吉奎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

智慧农业是中国农业4.0的核心内容,作为领先的农业生产方式,正在成为改变农业产业生态面貌的新动能,对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十三五时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农业发展,将抢占智慧农业引领乡村产业振兴高地列为全区五大高地攻势之一,将智慧农业作为全面构建土地改良+智慧农业+乡村振兴区域发展新模式的重要板块,为促进农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城阳区已初步具备了发展智慧农业的产业基础和政策环境,但总体上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编制实施《城阳区智慧农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对城阳区以信息技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激发数字经济活力,抢占智慧农业发展先机具有重要意义。

二、《规划》编制的目的

为探索发展新路,有序推进城阳区智慧农业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农业的数字化升级改造、技术引进与革新,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二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和《中共青岛市委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城阳区农业发展实际,编制了《城阳区智慧农业发展规划(2021-2025)》。

三、《规划》编制的依据

主要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1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全省智慧农业发展的意见》(鲁政办字〔2018142号)、《青岛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大突破、十大行动方案(2020-2022年)》文件精神,紧密衔接《青岛市城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四、《规划》编制的过程

一是成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编制规划工作的领导,保障规划工作的开展。二是制定详细规划编制方案,明确分工和时间节点,针对区域农业发展现状开展深入调研。三是组建规划编制专家委员会,全面启动规划编制咨询和研究及评审论证,并聘请青岛大学团队对规划进行风险评估研判。四是广泛征求意见,采取多种形式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通过城阳政务网等渠道向社会征集意见,经8次意见搜集和3轮意见征询,历经30稿,形成初稿。五是组织专家评审,召开专家评审会,邀请7位专家审阅了规划初稿,逐项进行修改完善。六是提交城阳区七届人民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五、《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

2025 年,智慧农业逐步成为都市现代农业的主要业态。农业农村数据采集体系建立健全,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和大数据中心基本建成。科技创新平台研发能力持续提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全产业链条深度融合,智慧农业技术应用体系不断完善,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水平显著提升,有效推动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说,规划提出了新增智慧农业科技创新主体10个,引进智慧农业专业人才50人,争取省部级创新示范项目8个,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园8个,培育智慧农业实用技能人才500人等。

六、《规划》提出的主要发展任务

搭建智慧农业创新平台,提升科技研发创新能力;构建基础数据资源体系,提升大数据应用服务能力;推动生产经营智慧化升级,提升产业节本增效能力;完善综合服务保障体系,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对各项发展任务提出总体要求及具体目标。

七、《规划》的亮点特色

《规划》结合城阳区实际,从智慧农业科技创新、智慧农业示范和智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三个领域提出了14个重大战略工程。

包括:建设山东产研数字农业研究院、建设数字化耐盐碱作物育种智能服务平台、建设智慧农业装备创新中心、建设智慧农业技术示范交流与输出基地、建设国家级创新示范项目、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园、建设农产品电商产业基地、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农业大数据应用中心、智慧农业科技服务、智慧农业实用技能人才培育、智慧农业流通服务、智慧农业金融服务和智慧农业科普培训服务体系建设。


政策咨询联系科室:城阳区智慧农业专班,联系电话:0532-66735181